我军伏击获胜,敌营长却不见踪影,原因是一名战士违纪穿胶鞋
“胶鞋一响,差点把一锅熟肉踢翻。”老辈人这么形容1947年8月翁江边的八里牌伏击。那天粤赣先遣支队把新丰县长罗联辉的卫队连人带枪包了饺子,本该干净利落,偏偏“咔哒咔哒”的鞋底声从林子里漏出来,把指挥员吓得一激灵——要是敌人耳力再好点,1200号人就得提前打硬仗
“胶鞋一响,差点把一锅熟肉踢翻。”老辈人这么形容1947年8月翁江边的八里牌伏击。那天粤赣先遣支队把新丰县长罗联辉的卫队连人带枪包了饺子,本该干净利落,偏偏“咔哒咔哒”的鞋底声从林子里漏出来,把指挥员吓得一激灵——要是敌人耳力再好点,1200号人就得提前打硬仗
她趴在泥泞的灌木丛后,像一块沉默的岩石,呼吸压得极低,几乎与环境融为一体。手中那支经过无数次调试的高精度狙击步枪,此刻是她身体的一部分,冰冷的金属触感是她唯一的依靠。
门缝里那点儿光,像是给他压了十五年的影子开了一个小口子。卫兵伸手接过证,仔细看了两遍,把门只开了一点点。没有鼓掌,也没迎接队伍的热闹声,只有风从院里掠过,带着新政权的味道和老人的沉稳。李时雨就那么站着,把湿了的风衣攥在手里,像个从长夜里走出来的人。
谁都没想到,破局的竟是一位66岁的白发老将。他不带一兵一卒,只揣着几句肺腑之言闯入敌营,一夜之间就让回纥大军调转枪头,共讨吐蕃。这人就是郭子仪,这场“空手套白狼”的谈判,至今仍能给人最实在的启示。
他走的时候,身边没有金光闪闪的奖章,也没有排成行的荣誉证书。流传下来的,只有一本字迹粗糙的回忆录和一笔设在家乡的助学基金。后来有人在报纸上看到他的名字,才把这个长期被人当成谜的人拉进了真实世界:李时雨,一个在敌营里潜伏了十五年的人。
如今再提起“范纪曼”这个名字,可能许多人联想到的身份应该就是原上海戏剧学院的教授。不过,很少有人知道,他还曾是国民党少将,甚至一度官职比毛人凤还要高。